《傅雷家书》简介

2024-05-05 03:03

1. 《傅雷家书》简介


《傅雷家书》简介

2. 《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是最好的艺术学徒的修养读物”。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批评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才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和傅敏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因此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这本书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傅雷家书》获过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还被列为大型丛书《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一。及至目前,它在20多年间的发行量累计已达110万册,这足以证明其影响之大。《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是可以使我们更好提高自身修养的一本好书。对我们学生来说,更值得一读。(本书由工学院李仲阳博士、刘忠博士以及广州中山大学文学系教授陈子轩推荐。)本书为书信体。

3. 关于《傅雷家书》

读《傅雷家书》有感  
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傅雷家书》更不用说了。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大约在文字产生后,家书就出现了,可以说是源远流长。随着文字语言的逐渐丰富,纸张的发明,家书逐渐流行起来,一直到今天,家书都是维系亲情纽带之一。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傅雷家书》来说,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  
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讲道理,然而他们总是为我好。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关于《傅雷家书》

4. 傅雷家书一共有多少页?

《傅雷家书》是2018年译林出版社重新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雷、朱梅馥、傅聪,编者是傅敏。《傅雷家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傅雷家书》的出版是当时轰动性的文化事件,三十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它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文革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傅雷夫妇非常细心,儿子的信都妥善收藏,重点内容则分类抄录成册。
书籍简介
傅雷的信在文革中遗失了,其时傅家家产尽数被抄,傅聪的信也未能幸免。十几年后的一天,上海音乐学院在一间装扫帚等杂物的四平米小屋里,发现了傅雷的一些遗物,其中包括一个黑纸包裹的练习册,标题是《聪儿家信摘录》。
1986年,傅聪得知此事后,却坚决不同意发表这些信,因为自感年轻时思想和文字过于稚嫩,无法与父亲相提并论。
因此以前各个版本的《傅雷家书》往往只是傅雷一人的独白,我们只能想像或猜测傅聪如何回应他的父亲,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在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平时教育子女极其严厉的傅雷直抒胸臆,爱子情深:“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1954)“你回来了,又走了;许多新的工作、新的忙碌、新的变化等着你,你是不会感到寂寞的。
我们却是静下来,慢慢的恢复我们单调的生活,和才过去的欢会和忙乱对比之下,不免一片空虚。”(1956)“儿子交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聚少别多,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
在信件中傅家人探讨音乐艺术、文学创作的深刻与高度,傅雷为傅聪纾解艺术道路上的心绪问题:“你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1955)也兴奋地交流刚看的戏剧电影,“常香玉的天生嗓子太美了,上下高低的range很广,而且会演戏,剧本也编得好。”(1956)
这些家信更因傅雷一家在时代悲剧中的命运变幻带有悲凉的感染力,傅雷在写给儿子的最后一封信中沉重地说,“生活中困难重重,我们必须不断自我改造,向一切传统、资本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感情与习俗作斗争,我们必须抛弃所有的人生观和旧的社会准则。”(1966)

扩展资料
书籍评价
《傅雷家书》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
一、讨论艺术;
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
三、训练傅聪和傅敏的文笔和思想;
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和傅敏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傅聪和傅敏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因此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这本书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傅雷家书》获得过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还被列为大型丛书《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一。据统计20多年间它的发行量累计已达110万册,这足以证明其影响之大。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是可以使我们更好提高自身修养的一本好书,更值得父母和孩子读一读。
(本书由工学院李仲阳博士、刘忠博士以及广州中山大学文学系教授陈子轩推荐)本书为书信体。 《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
1、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2、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
3、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
4、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5. 《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感悟
  
  
  
   通过夏磊老师对《傅雷家书》的详细讲解,傅雷用一封封书信的表达形式,对远在留学的儿子,在爱情,婚姻,理财,艺术,文学等方面进行了引导和教育,真可谓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给远在国外的儿子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温暖。
  
    家庭教育方面,人格第一位的理念我是比较认同的,父母从小也是这么教育我的,为人处事,人是第一位的。中国大部分父亲的爱都是沉默式的爱,可能在平常也不会去表达什么,但其实我都知道,父亲一直都是我后背的一块盾牌。自己工作生活后也渐渐了解了,父亲肩上承担的责任之大。
  
 
  
  
    
  
  
  
  

《傅雷家书》

6. 《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朱梅馥在1954-1966年间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家信以及傅雷写给父母的回信的编纂。
  
 在平实无华的语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傅雷夫妇对儿子傅聪殷切的希望,对长子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谆谆教诲。
  
 一、1954年(39封)
  
 傅雷的长子傅聪即是在1954年由上海到达北京转而留学波兰。这一年是他生命中的转折点,这昭示着傅聪开始了长达几十年在异国辗转求学、定居的生活。
  
 傅聪初到波兰,专业方面的技巧、领悟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傅雷在为人处世方面对傅聪进行了诸多教导,寄予傅聪《古诗源选》、《元明散曲选》。
  
 二、1955年(28封)
  
 傅雷参加了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获得了获第三名,还获《玛祖卡》演奏最优奖。经历比赛之后的傅聪有些动摇——他想去苏联学习,同时对业师杰维茨基教育方法有些反感,在父亲的指导下,坚持在波兰学习。
  
 三、1956年(20封)
  
 在1956年选编的20封信中,傅雷与傅聪更多地在交流对肖邦作品的理解、弹奏技巧,傅雷也对傅聪的与人交往方面进行教导。
  
 四、1957年(11封)
  
 1957年的11封信中,傅雷由参加中共中央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对傅聪进行的思想修养、素质教育的教育。
  
 五、1958年(5封)
  
 傅聪多次收到各国的演出邀请,因与资本主义国家未建立外交关系,没有应邀前往,颇有怨言,傅雷亲笔教导儿子加强政治教育。
  
 六、1959年(3封)
  
 傅雷在波兰艺术家的帮助下,出走英国,傅雷教导傅聪谨言慎行,对傅聪的感情问题
  
 七、1960年(19通)
  
 这19封信中,大多都由傅聪母亲朱梅馥执笔,信中更多地可见她对傅聪在英国衣食住行的关心,对儿媳弥拉的关照。
  
 八、1961年(24封)
  
 傅聪于1961年与弥拉结婚,傅雷与傅雷夫人朱梅馥多次教导傅聪沉稳、不可急躁,如何处理与弥拉的关系。
  
 九、1962年(13封)
  
 傅雷教导傅聪在音乐与生活两方面如何协调,让他在音乐与生活方面方面尽量避免发生冲突。
  
 十、1963年(11封)
  
 傅聪与弥拉听从傅雷夫妇的建议多次去往意大利、法国等地游玩,多次在信中描绘各地风景。
  
 十一、1964年(5封)
  
 在这3封信中,傅雷多次指导傅聪处理与弥拉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多次为傅聪未出世的孩子起名。
  
 十二、1965年(14封)
  
 傅聪长子凌霄出世 ,傅聪在音乐方面的造诣越来越高,在世界各地进行演出。
  
 十三、1966年(4封)
  
 在这四封信中,傅雷不再与傅聪交流更多的音乐知识,而是更多的给予他思想修养、素质教育的教育。
  
 性格特点
  
 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和国家有着无私的热爱,有良知,正直,为人坦荡,秉性刚毅。
  
 傅雷夫人(朱梅馥):因材施教,教育思想成功。
  
 傅聪: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有理,严谨,热爱音乐,热爱祖国。
  
 《傅雷家书》考试题目
  
 1、《傅雷家书》曾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 )”. 
  
  
 2、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  翻译  )家、文艺(  评论  )家。  他翻译的作品达( 34 )部,他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  法国    )文学的译介工作
  
  
 3、《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  傅聪)的. 
  
  
 4、《傅雷家书》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  186   )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七千多字。 
  
  
 5、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哎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  傅聪   )——著名钢琴大师;( 傅敏  )——英语特级教师。
  
  
 6、《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  傅聪 )(  傅敏)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  1954   )年至(  1966  )年六月。
  
 7、在1954.3.24上午的一封家信中,傅雷表明了自己生活的准则,(  学问  )第一(  艺术  )第一(  真理     )第一。 
  
 8、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  人 )   ,次为(  艺术家),再为(音乐家  ),终为(  钢琴家  )。10、( 杰维茨基 )教授是傅聪留学波兰时的钢琴老师,是著名的学者,钢琴教育家。

7. 《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由傅雷、朱梅馥、傅聪写的,傅敏编著的一本图书,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
  
  
 《傅雷家书》主要写的是傅雷在国外学习期间,给儿子傅聪跟儿媳弥拉的书信内容,傅雷在疼爱孩子的同时,也不忘对他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面的教育。此书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
  
  
 书信时间从1954年终结到1966年,整整十二年写了上百封信件给儿子,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这本书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
  
 主要内容:
  
 1、傅雷的爱子情深
  
 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父母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作为我们应该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报答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2、傅雷对儿子的鼓励
  
 傅老师对儿子的录音,作了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并且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既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前进的路线。
  
 3、傅雷的嘱咐
  
 面对社会千变万化,该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希望用自己走过的经验,告诉儿子少走怨路。父母走的弯路,都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他们都希望子女能比自己过得更好。
  
 4、母亲的关心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要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母亲告诉他如何处理自己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着重点是哪里。
  
 5、傅雷爱子心切
  
  
 离别之时,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太过严厉。傅雷反思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傅雷只是想“严父之下出才子”罢了。

《傅雷家书》

8. 《傅雷家书》第一篇

一:故事情节
  
 傅聪参加音乐比赛,并且要到国外留学,父亲傅雷送走孩子以后,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孩子。父子因为一个音乐哪个章节重要产生分歧,孩子离家出走,知道傅雷的姑父去世,傅雷才感觉到亲人的重要性,这才把孩子接回家,父子握手言好。
  
 二:文章的主题
  
 我能读出父亲对孩子离开自己的不安,这种不安应该强烈了,对孩子的关爱一目了然。
  
 三:喜欢的段落
  
 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解析:我想到了南京大屠杀和纳粹集中营,确实是这样,这些罪过永远无法洗刷。父亲用这样的话来说自己 ,说明了父亲觉得自己的罪过很大,可以看出这种道歉是很有诚意的。我们知道男人有些话是不愿意说出口的,但是没想到说出口的话这般烫人。
  
 四:《父与子的矛盾》
  
 我想写写父子之间的矛盾。
  
 现在想想三年级时候抓鱼时,跟父亲的一次冲突。夏季,村里的河水清澈,小鱼诱人的游来游去。我跟伙伴们都忍不住要去抓鱼了。父亲帮我做好渔网,母亲帮我准备好抓鱼的瓶子,就这样我踏上了征程。一天下午,小伙伴们提前回家了,我渔网的鱼越来越多,忍不住的想多捕捞一点,结果忘记了时间,月上柳梢头。
  
 母亲踏上月光到河里找我,发现我孩子抓鱼,让我做好准备挨批。果不其然,回到家,父亲面色铁青,伸手就把握的渔网扔到一边,我敢怒不敢言。抓紧把我的鱼放到一边。面是凉面,特别可口,现在都能回忆起那面的味道。晚饭吃完,父亲的气已经消了大半,回头关心我的鱼。他把握装鱼的瓶子拿出来,看了看里面满满的鱼,有些惊讶。随即,找到一个盆子,将鱼倒进瓶子里面。结果,满满一盆子。父亲的脸上开上出现了喜色,忍不住说:“没想到这么多。”
  
 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今晚月亮很美,风很甜。父亲没有追责,没有责打,那一晚的风波就这样平息了,唯一可惜的是我的渔网被摔坏了一个柄。
  
 第二天,我醒来,渔网已经被父亲连夜修好。
  
 五:结语
  
 我以前看过《傅雷家书》,当时并不是特别看好,今天当了父亲重读这本家书,儿时的片段隐隐浮现在我的面前。就这样读完这本书吧,读傅雷的家书,试着做一个合格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