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质量的定义

2024-05-07 09:18

1. 软件质量的定义

1.性能(Performance)是指系统的响应能力,即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对某个事件作出响应,或者在某段时间内系统所能处理的事件个数;2.可用性(Availability)是指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时间比例;3.可靠性(Reliability)是指系统在应用或者错误面前,在意外或者错误使用的情况下维持软件系统功能特性的能力;4.健壮性(Robustness)是指在处理或者环境中系统能够承受的压力或者变更能力;5.安全性(Security)是指系统向合法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能够阻止非授权用户使用的企图或者拒绝服务的能力;6.可修改性(Modification)是指能够快速地以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对系统进行变更的能力;7.可变性(Changeability)是指体系结构扩充或者变更成为新体系结构的能力;8.易用性(Usability)是衡量用户使用软件产品完成指定任务的难易程度;9.可测试性(Testability)是指软件发现故障并隔离定位其故障的能力特性,以及在一定的时间或者成本前提下进行测试设计、测试执行能力;10.功能性(Function ability)是指系统所能完成所期望工作的能力;11.互操作性(Inter-Operation)是指系统与外界或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力。

软件质量的定义

2. 质量管理软件的软件要求

检验种类的要求质量管理软件应该包含对原材料的进料检验,产品制造前对设备、车间、工具、量具、试验场地、生产场地环节的检验与效验,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产品需要检验的工序进行定检、巡检、首检、自检,并完全按照系统设置好的检验项目检验以及抽样方案来自动得出检验结论,生产完工时的入库检验,发货检验,包装检验,军工企业要设置军代表下厂检验,换货、退货检验,代验,自检检验,二赛检验,复赛检验,委托检验等类型的检验。检验结果要不完全受人为干预质量管理要秉着实事求是,不能完全由人为干预检验结果,如是人为干预结果那就失去了质量监督的意义,比如有实验记录的应该是由实验记录自动判定结果。制造的合格率、检验的合格率甚至是检验的品均质、标准偏离值、绝收阀值、失效数都应该是判断检验结论的有力依据。 检验特殊事件的处理应该符合规定并有记录,比如一位特殊情况的需要而对某批次不合格产品放行,那应该有放行记录,并记录放行的原因,谁放行,经过了哪几级的签署,如是军工企业至少要签署到军代表。各种检验记录既周详又要方便查阅检验项目的设置于修改,抽样方案的设置于修改,质量整改记录的订立与修改等所有数据必须详尽而方便查阅,各种签署流程的文件的关联即要快速又要求准确。必须能满足企业所在行业强制要求的证要求质量管理软件的抽样方案必须能满足具体的认证要求,比如是按照什么样的检验水平,是正常检验还是加严检验,是一次抽样还是七次抽样,aql值是多少,或者是艳照固定数量0失效还是固定比率抽样10%失效等等情况,这是质量管理系统所必须满足的功能。质量管理软件与质量认证体系的关系质量管理软件与质量认证体系相互没有冲突,即便有冲突也是预算上的冲突,而不会出现质量管理软件碍于质量认证体系也不会出现质量认证体系碍于质量管理软件,质量管理软件与质量认证体系二者是从不同方面来有助于企业质量能力的提升。当然前提必须是选择好的质量管理软件,找好质量认证机构。

3. 软件质量评估的软件质量的有关概念

软件质量定义为:与软件产品满足需求所规定的和隐含的能力有关的特征或特性的全体。具体包括:(1) 软件产品中所能满足用户给定需求的全部特性的集合;(2) 软件具有所有的各种属性组合的程度;(3) 用户主观得出的软件是否满足其综合期望的程度;(4) 决定所用软件在使用中将满足其综合期望程度的合成特性。 如图1所示,软件质量框架是一个“质量特征—质量子特征—度量因子”的三层结构模型。在这个框架模型中,上层是面向管理的质量特征,每一个质量特征是用以描述和评价软件质量的一组属性,代表软件质量的一个方面。软件质量不仅从该软件外部表现出来的特征来确定,而且必须从其内部所具有的特征来确定。第二层的质量子特征是上层质量特征的细化,一个特定的子特征可以对应若干个质量特征。软件质量子特征是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关于软件质量问题的通讯渠道。最下面一层是软件质量度量因子(包括各种参数),用来度量质量特征。定量化的度量因子可以直接测量或统计得到,为最终得到软件质量子特征值和特征值提供依据。 按照软件质量国家标准GB-T8566--2001G,软件质量可以用下列特征来评价:a.功能特征:与一组功能及其指定性质有关的一组属性,这里的功能是满足明确或隐含的需求的那些功能。b.可靠特征: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和条件下,与软件维持其性能水平的能力有关的一组属性。c.易用特征:由一组规定或潜在的用户为使用软件所需作的努力和所作的评价有关的一组属性。d.效率特征:与在规定条件下软件的性能水平与所使用资源量之间关系有关的一组属性。e.可维护特征:与进行指定的修改所需的努力有关的一组属性。f.可移植特征:与软件从一个环境转移到另一个环境的能力有关的一组属性。其中每一个质量特征都分别与若干子特征相对应。

软件质量评估的软件质量的有关概念

4. 软件质量的介绍

概括地说,软件质量就是“软件与明确的和隐含的定义的需求相一致的程度”。具体地说,软件质量是软件符合明确叙述的功能和性能需求、文档中明确描述的开发标准、以及所有专业开发的软件都应具有的隐含特征相一致的程度。 影响软件质量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是从管理角度对软件质量的度量。可划分为三组,分别反应用户在使用软件产品时的三种观点。正确性、健壮性、效率、完整性、可用性、风险(产品运行);可理解性、可维修性、灵活性、可测试性(产品修改);可移植性、可再用性、互运行性(产品转移)。

5. 软件质量评估的软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通常,我们在软件的测试与评估时,主要侧重于功能特征、可靠特征、易用特征和效率特征等几个方面。在评价活动的具体实施中,应该把被评估软件的研制任务书作为主要依据,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法,并参照有关国家软件质量标准。 功能性是软件最重要的质量特征之一,可以细化成完备性和正确性。对软件的功能性评价主要采用定性评价方法。a.完备性完备性是与软件功能完整、齐全有关的软件属性。如果软件实际完成的功能少于或不符合研制任务书所规定的明确或隐含的那些功能,则不能说该软件的功能是完备的。b.正确性正确性是与能否得到正确或相符的结果或效果有关的软件属性。软件的正确性在很大程度上与软件模块的工程模型(直接影响辅助计算的精度与辅助决策方案的优劣)和软件编制人员的编程水平有关。对这两个子特征的评价依据主要是软件功能性测试的结果,评价标准则是软件实际运行中所表现的功能与规定功能的符合程度。在软件的研制任务书中,明确规定了该软件应该完成的功能,如信息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方案、辅助办公和资源更新等。那么即将进行验收测试的软件就应该具备这些明确或隐含的功能。对于软件的功能性测试主要针对每种功能设计若干典型测试用例,软件测试过程中运行测试用例,然后将得到的结果与已知标准答案进行比较。所以,测试用例集的全面性、典型性和权威性是功能性评价的关键。 根据相关的软件测试与评估要求,可靠性可以细化为成熟性、稳定性、易恢复性等。对于软件的可靠性评价主要采用定量评价方法。即选择合适的可靠性度量因子(可靠性参数),然后分析可靠性数据而得到参数具体值,最后进行评价。经过对软件可靠性细化分解并参照研制任务书,可以得到软件的可靠性度量因子(可靠性参数)。a.可用度可用度指软件运行后在任一随机时刻需要执行规定任务或完成规定功能时,软件处于可使用状态的概率。可用度是对应用软件可靠性的综合(即综合各种运行环境以及完成各种任务和功能)度量。b.初期故障率初期故障率指软件在初期故障期(一般以软件交付给用户后的三个月内为初期故障期)内单位时间的故障数。一般以每100小时的故障数为单位。可以用它来评价交付使用的软件质量与预测什么时候软件可靠性基本稳定。初期故障率的大小取决于软件设计水平、检查项目数、软件规模、软件调试彻底与否等因素。c.偶然故障率指软件在偶然故障期(一般以软件交付给用户后的四个月以后为偶然故障期)内单位时间的故障数。一般以每1000小时的故障数为单位,它反映了软件处于稳定状态下的质量。d.平均失效前时间(MTTF)指软件在失效前正常工作的平均统计时间。e.平均失效间隔时间(MTBF)指软件在相继两次失效之间正常工作的平均统计时间。在实际使用时,MTBF通常是指当n很大时,系统第n次失效与第n+1次失效之间的平均统计时间。对于失效率为常数和系统恢复正常时间很短的情况下,MTBF与MTTF几乎是相等的。国外一般民用软件的MTBF大体在1000小时左右。对于可靠性要求高的软件,则要求在1000~10000小时之间。f.缺陷密度(FD)指软件单位源代码中隐藏的缺陷数量。通常以每千行无注解源代码为一个单位。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同类软件系统的早期版本估计FD的具体值。如果没有早期版本信息,也可以按照通常的统计结果来估计。“典型的统计表明,在开发阶段,平均每千行源代码有50~60个缺陷,交付后平均每千行源代码有15~18个缺陷”。g.平均失效恢复时间(MTTR)指软件失效后恢复正常工作所需的平均统计时间。对于软件,其失效恢复时间为排除故障或系统重新启动所用的时间,而不是对软件本身进行修改的时间(因软件已经固化在机器内,修改软件势必涉及重新固化问题,而这个过程的时间是无法确定的)。 易用性可以细化为易理解性、易学习性和易操作性等。这三个特征主要是针对用户而言的。对软件的易用性评价主要采用定性评价方法。a.易理解性易理解性是与用户认识软件的逻辑概念及其应用范围所花的努力有关的软件属性。该特征要求软件研制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文档语言简练、前后一致、易于理解以及语句无歧义。b.易学习性易学习性是与用户为学习软件应用(例如运行控制、输入、输出)所花的努力有关的软件属性。该特征要求研制方提供的用户文档(主要是《计算机系统操作员手册》、《软件用户手册》和《软件程序员手册》)内容详细、结构清晰以及语言准确。c.易操作性易操作性是与用户为操作和运行控制所花的努力有关的软件属性。该特征要求软件的人机界面友好、界面设计科学合理以及操作简单等。3.4 效率特征指标效率特征可以细化成时间特征和资源特征。对软件的效率特征评价采用定量方法。a.输出结果更新周期输出结果更新周期是软件相邻两次输出结果的间隔时间。为了整个系统能够协调工作,软件的输出结果更新周期应该与系统的信息更新周期相同。b.处理时间处理时间是软件完成某项功能(辅助计算或辅助决策)所用的处理时间(注意:不应包含人机交互的时间)。c.吞吐率吞吐率是单位时间软件的信息处理能力(即各种目标的处理批数)。未来的社会情况复杂、信息众多,软件必须具有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力。吞吐率就是体现该能力的参数。随着信息的泛滥,要求软件的吞吐率应该达到数百批。d.代码规模代码规模是软件源程序的行数(不包括注释),属于软件的静态属性。软件的代码规模过大不仅要占用过多的硬盘存储空间,而且显得程序不简洁、结构不清晰,容易存在缺陷。因为这些参数属于软件的内部表现,所以需要用专门的测试工具和特殊的途径才可以获得。将测试数据与研制任务书中的指标进行比较,得到的结果可以作为效率特征评价的依据。 随着计算机技术、数据融合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软件功能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评估软件质量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选择合适的指标体系并使其量化是做好软件质量评估的关键。当然,由于软件的评估具有其特有的规范和要求,其评估指标涉及面广、不确定性因素较多、量化困难,至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软件质量评估的软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6. 软件质量体系中的测试国标是什么

测试用到的国家标准:
GB/T 9386-1988《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
GB/T 15532-1995《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规范》
GB/T 17544-1998《信息技术 软件包 质量要求和测试》
GB/T 16260.1-2003《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第1部份,质量模型
GB/T 16260.2-200X《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第2部份,外部度量
GB/T 16260.3-200X《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第3部份,内部度量
GB/T 16260.4-200X《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第4部份,使用质量度量
GB/T 18905.1-2002《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第1部份,概述
GB/T 18905.2-2002《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第2部份,策划和管理
GB/T 18905.3-2002《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第3部份,开发者用的过程
GB/T 18905.4-2002《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第4部份,需方用的过程
GB/T 18905.5-2002《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第5部份,评价者用的过程
GB/T 18905.6-2002《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第6部份,评价模块文档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