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么理财

2024-05-09 14:29

1. 我们应该怎么理财

每个人的收入基本可以按劳动所得和资产所得进行区分。大部分人的主要收入来源都是劳动所得,也就是在公司工作获得的基本劳动报酬,资产所得收入需要一定量的原始资本积累,把劳动收入所得投入到股市、买理财、买基金等获得的收益都可以简单称为资产所得收入。

每个人的支出基本可以从衣食住行用五个方面概括,同时又可以按固定花费(吃饭喝水出行房贷等必需花费)和弹性花费(下馆子、买衣服、看电影、去旅游等)来进行区分。

上班族进行理财,应该是全部收入减去固定花费,并在留够当期计划的必要弹性花费后,剩余可支配的部分。用于个人理财的这部分资金,我通常是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配置的。

1、活钱管理,也就是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能会用到的钱。这部分钱主要用于应对日常的开支或意外情况,也可以在合适的时候进行长期投资的加仓操作。这部分钱主要考虑的是资金的流动性,目前来看最好的配置方向是货币基金。货币基金最常见的是余额宝,但目前余额宝年化收益率只有2.1%左右,我个人持有的比较稳定收益率又高的货币基金是南方天天利货币B和易方达现金增利货币B,年化收益约2.5%,存取T+0方便快捷,其收益率长期也能排在各大货币基金的前列。

2、稳健投资,也就是追求稳健收益的一部分资金。这部分资金的投资期限可以放在半年至两年期间,因为投资期限比活钱管理要长一些,意味着可以在承受较低风险的基础上获得更高一些的回报,主要投资方向是各种理财产品或者债券型基金,目前年化收益约能做到5%上下。招商银行、天天基金和京东金融等平台都能买到一些不错的理财产品,其本质基本类似,都是券商资管计划后期投资各类信用债券,风险相对可控。后期随着基金和各种资管计划的净值化管理,叠加信用类债券风险事件的发生,这部分理财产品其实也面临一部分亏损的风险,但总体风险及波动率相较股票小很多。

3、长期投资,也就是追求资产长期增值的部分。这部分资金的投资期限建议预期持有至少3年以上,投资的期限更长了,风险也更大,我们就可以用风险换收益,选择一部分高收益的偏股票型产品,比如指数基金和好一些的主动管理型基金。我个人会通过天天基金、支付宝等平台购买一些基金产品,这也是我们将理财收益大幅提升的主要方式。

4、保险保障,也就是买各种商业保险的钱。生活中总是存在着意料之外的风险,2020年的新冠疫情让我们对风险更是有了深刻的认识。拿出一部分钱来配置保险,为自己和家庭铺好安全垫,这个是非常有必要的。保险的本质是用一小部分钱来防范未来可能难以承受的意外,所以不建议大家配置储蓄型保险作为一种投资,而是选择价格相对低廉的消费险,在关键时刻给予必要的保障即可。目前主流的四大商业险为重疾险、寿险、医疗险、意外险,好一些的公司会为员工配置补充商业保险,部分极好的公司会为员工及员工的直系亲属都配置额外的商业保险。我个人强烈建议每个人都梳理下自己名下有哪些保险,建议每个人至少都给自己配置一份重疾险,以保证在出现极端情况时不用仅仅依靠“水滴筹”。

每个人的一生都离不开跟钱打交道,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其实理财的前提是你要有闲钱可以操作,所以最重要的永远不是怎么花钱,而是怎么挣钱。如果我们能够把80%以上的精力放在如何好好工作,挣更多的钱上,再拿出10%的精力梳理好手上的资金做好资产配置,相信未来都是可期的。

我们应该怎么理财

2. 我们应该趁早学会理财吗?

应该。
理财要趁早,给自己留条后路,给自己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
说到理财,很多人把它等同于投资,其实并不是的。投资只是理财的一部分。理财其实就是理生活,它是对当下财务的梳理,对未来的规划。
关于理财,我有4点建议。
一、了解自己的消费情况,每月多存一点钱。
每个月尽可能多存一点钱,毕竟钱真的太重要了。而存钱一定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不然很难坚持下去。
想想看如果你每个月工资只有3000元,水电费、房租等必要支出就需要1500元了,你实在省无可省,那么你再强迫自己每个月存下2000元,那就不大现实了。
你可以先记一个月账试试,当然,记账一定要分析,如果只是记流水账,并没有多大意义。记完账要分析看看自己每个月钱都花哪去了,哪些地方花得比较多,可以省下来。
比如鞋子看看自己是不是已经好多双了,而自己还再买。再比如每次吃完饭都要喝杯奶茶,这个虽然看起来钱少,但是一次次加起来,就多了。
分析完记账结果之后,接着做出下个月预算,等工资一到账扣除掉预算的钱,其他的就可以把它立马存下来,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自己买买买。
预算不要做得太紧,比如你算出来每个月要花1500元,那么你可以多预留200元,灵活一点,自己也更容易坚持。
二、发展副业,提高收入,增加生活底气。
现实生活中,没有哪一份工作是真正的铁饭碗,也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不被辞退,不会因为一些意外而无法工作。
生活一定要有PlanB,在主业的基础上,来个锦上添花,给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多加一层保险。
而且前面我们也说过了光靠一份工资是很难保障我们生活的,所以一定要想办法增加收入。副业就是其中一个好方式。
说到这里,很多小伙伴可能就要问了,那做什么副业好呢?《小狗钱钱》一书中提到这样一个建议:想想自己能做的和别人需要的。
如果实在想不到能做什么,那建议可以尝试写作,写作门槛较低,但它的收益却是巨大的。除了赚到稿费之外,你还能通过写作打造个人品牌、做知识付费课程、出书等等。
不过所有的事情都是要坚持+正确的方法,而且不可能一夜暴富,需要脚踏实地一步步来。
三、至少要学会一种投资方式。
学会投资真的很重要,它是普通人翻身的一个好机会。学会投资,通过投资,你财富积累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建议大家至少要学会一种投资方式,比如基金定投。
如果每月能拿286元定投基金,年化收益达12%的话,那30年后,你就能拥有百万。而且这个方法,对大多数人来说很轻松,200多块钱,挤挤就有。
有的人会说,投资风险太大了,我害怕。其实会害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你没有系统地去学习,你不了解这样东西,所以你没有底气。这也更好说明学习投资的重要性。
四、完善保险配置。
说到理财,很多人想起的就是投资股票、基金等等,却忽视了保险的重要性。
据统计,我国有40%的贫困家庭是因病致贫。因为大病一夜返贫的事例太多了。
这几天在看《向阳而生》,剧里面有一个小姑娘,因为患有脑瘤,家底被掏空,她爸爸借无可借,无钱付房租,在无奈之下,她爸爸通过非法途径买到临保药品给女儿服用。
更难的是因为小姑凉的妈妈怀有二胎,往后需要钱的地方更多。权衡之下,他们放弃了小姑凉的治疗。
郎咸平说过:一场重大疾病往往能摧毁一个中产家庭。
保险有重要,除了社保之外,有条件的话一定要配置好商业保险。因为保险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转移风险,把个人不能承受的风险,转移给全社会分摊

3. 理财要趁早,你认同吗?

我认为理财是应该趁早的,趁早理财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资产有一个规划,更好的发挥我们存款的作用。

其实理财不仅仅只是买理财产品,而是一个系统的围绕家庭财富管理的过程。此外,投资理财又是整个家庭财富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为只有学会理财并持续去坚持做,你会发现生活的品质感会不断的提高并收获理财带给生活的惊喜。

给自己每月制定一个“利润”目标。结合实际能完成的情况,比如每月“利润”实现1000元或每年利润不低于1.5万元。这样每月的工资先扣除掉利润,才是我们可以用来支配的钱,这样会使自己避免很多的盲目消费。

假如一个工薪家庭现在一年的生活费用是5万元,每年的通货膨胀率为3%,那么,30年后这个家庭若要保持现在的生活品质,一年的生活费用就会变成12.14万元。不要忘了,通货膨胀是叠加的,通 胀的水平很可能会加速而不是匀速。

投资期限是最重要的。假设你从30岁开始每月拿1000元投资,每年按收益率9%计算,连续存30年到60岁,收益是178万。但如果40岁才开始投资,每月投2000元,投资20年,收益是仅134万!仅仅只是推迟10年投资,即便你每月多投1000元,收入还是减少了44万!所以,复利效果好,时间不能少。

理财要趁早,你认同吗?

4. 记住,理财要趁早

不仅看病要趁早,理财也不能拖延时机。很多人都知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但总因工资结余过少等各种理由给理财判了缓期,总想等银行存款到达一定规模再理财,结果无限理财增值的机会就这么错过了。有朋友曾举实例向我证明理财对个人财富不可小觑的影响。他有两个刚毕业时收入差不多的同学,五六年后个人财富差距甚大。究其原因,就是那位现在有钱的主,深谙理财要趁早的道理,从一开始工作就时刻关注投资理财,但凡有闲钱,不是买基金就是买股票,坚持了好几年,再赶上2006、2007年的大牛市,个人资产连续大翻番,现在买房也不愁了。而另一位从来不理财的同学,虽然收入也不算低,可如今手里的钱凑个购房首期都还差一截。

所以理财一定要趁早。就像两个参加等距离竞走的人,提前出发的,就可以轻松散步,留待后来出发的人辛苦追赶。时间是熨平波动的最好工具,再保守的投资者都能找到合适的理财方式,比如定投。定投是克服人性优柔寡断、追涨杀跌等心理弱点的最佳投资方法。假设我们每个月定期将100元固定地投资于某个基金,即采用定期定额的计划。那么,在基金年平均收益达到15%的情况下,坚持35年后,所对应获得的投资收益绝对额就将达到147万元。

还要正视的一点是,我们每个人的工资卡上都有着挥之不去的困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就像个不定期发作的病原体,必须想方设法在病情爆发之前去除,否则代价巨大。一年5%的通胀率听起来并不可怕,但如果以此计算,今天的100万元在10年后实际价值将变成59.87万元,本金损失近40%;30年后,将损失79%,100万元变成了21.46万元。

如果不想看到自己的财富一天天贬值,从今天起就开始理财吧。记住,理财要趁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