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 这个职业在国内的前景怎样

2024-05-05 01:27

1. Quant 这个职业在国内的前景怎样

目前Quant在国内状况一般,但是长期肯定是有很大的发展的。


国内其实是有这个职业的,每年都会有一个国内证券公司的数量分析组排名,2010年我记得国信证券是第一名。然后卖方JP Morgan在北京是有Quant组的,Citi在上海也有Quant组。另外中金、中信也有对应的Quant部门。在香港的话就更多了,Credit Suisse,Morgan Stanley,JP Morgan,Nomura我都是确定有Quant组的,而且规模不算小。高盛目前还没在亚洲提供Quant职务。买方也有很多Quant职务,比如富国基金的Beta类基金很多都是Quant设计的;上投摩根也是明确招Quant的。

在国内一般Quant做什么内容呢,如果广义上来讲,一部分Quant是在做Risk Management,随着投行风险控制与国际接轨,这部分对于Quant人才的需求是比较大的,因为交易数量级越来越大,风险估计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Risk人才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这部分人员pay和待遇算Middle Office水平把,一般。
另外一部分,所谓传统意义上的Quant,我个人的感受是,在卖方投行里面,大部分在做建模(Factor Model之类),结构产品定价(Structure Product)以及宏观模型(Macro Economics)。极少一部分中国的卖方Quant在做市场微结构(Market Micro Structure),高频交易(High Frequency Trading)和统计套利(Stats Arbitrage)。后面三种工作,大量出现在香港工作的Quant身上,或者买方Quant。总体而言,外资的Quant待遇比内资好(视具体情况不绝对),香港的Quant过得比内地好。内资里面,Quant的待遇介于Middle Office和Front Office之间,很多人想跳去做Equity Research或者Sales & Trading,安分干Quant的不多。新人年薪能够到30万算很不错的了。外资香港的Quant与国际接轨,Global Pay,入职差不多50-70万港币是可以期待的。外资的内地Quant很难说,我只知道JP Morgan北京Office的Pay不如香港,其它的因为人不多,很难给出靠谱的估计。买方的待遇差异非常大,看雇主,也看资历,总体内地买方Pay不算高,一个年近30的PhD去了Pay 50万这种情况也算很正常的。

工作的感觉是国内的Quant小日子还是挺舒服的,比美国这边的Front Desk Quant轻松很多,偏研究性质,毕竟直接做Strategy去交易赚钱的不多。压力也不算大,经常一个project你玩命拖没人管你。而且绩效管理混乱,不如IBD,Equity Research或者Sales & Trading那么好衡量。哎,一个业务,凡是涉及短期(获利)和长期(研究)的冲突,就很难做绩效考核了。

其实国内的Quant现在算朝阳产业,现在说真的,不算一个特别风光的职业。有人说华尔街的Quant是街上的摇滚巨星,中国连娱乐圈的摇滚巨星都不多,遑论金融圈。。。。其实这都是有原因的,根本还是中国的市场在高频交易、对冲、市场开放度等方面跟国外差距甚大,很多Quant的传统领域或现在的前沿领域无法应用,大量的公司储备Quant其实是在储备研究结果,现在无法发挥威力。

长期,如果市场健全了,我个人觉得Quant在国内有很大的发展。首先可以做的东西很多,国外过去30年的成果基本可以照搬来试验效果,其次国内的市场属于高度不有效市场,套利机会非常多,Quant可以在天朝的热土赢来黄金时代。最重要的是,在一个市场由散户主导向机构主导转变的过程中,数量化策略及数量化风险控制的兴起是必然趋势。

冯仑在《野蛮生长》里面写,要在国内找商业机会,就看看美国50年前流行什么就行了。这句话很对,你看看华尔街30年前在搞什么,很可能就是国内市场未来几年的热点。美国也经历不靠谱的庞兹骗局横行时代,经历了庄家风行,经历了投机者英雄主义时代,最终发展到今天。

Quant 这个职业在国内的前景怎样

2. Quant 这个职业在国内的前景怎样

简单而言:目前Quant在国内状况一般,但是长期肯定是有很大的发展的。

国内其实是有这个职业的,每年都会有一个国内证券公司的数量分析组排名,2010年我记得国信证券是第一名。然后卖方JP Morgan在北京是有Quant组的,Citi在上海也有Quant组。另外中金、中信也有对应的Quant部门。在香港的话就更多了,Credit Suisse,Morgan Stanley,JP Morgan,Nomura我都是确定有Quant组的,而且规模不算小。高盛目前还没在亚洲提供Quant职务。买方也有很多Quant职务,比如富国基金的Beta类基金很多都是Quant设计的;上投摩根也是明确招Quant的。

在国内一般Quant做什么内容呢,如果广义上来讲,一部分Quant是在做Risk Management,随着投行风险控制与国际接轨,这部分对于Quant人才的需求是比较大的,因为交易数量级越来越大,风险估计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Risk人才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这部分人员pay和待遇算Middle Office水平把,一般。
另外一部分,所谓传统意义上的Quant,我个人的感受是,在卖方投行里面,大部分在做建模(Factor Model之类),结构产品定价(Structure Product)以及宏观模型(Macro Economics)。极少一部分中国的卖方Quant在做市场微结构(Market Micro Structure),高频交易(High Frequency Trading)和统计套利(Stats Arbitrage)。后面三种工作,大量出现在香港工作的Quant身上,或者买方Quant。总体而言,外资的Quant待遇比内资好(视具体情况不绝对),香港的Quant过得比内地好。内资里面,Quant的待遇介于Middle Office和Front Office之间,很多人想跳去做Equity Research或者Sales & Trading,安分干Quant的不多。新人年薪能够到30万算很不错的了。外资香港的Quant与国际接轨,Global Pay,入职差不多50-70万港币是可以期待的。外资的内地Quant很难说,我只知道JP Morgan北京Office的Pay不如香港,其它的因为人不多,很难给出靠谱的估计。买方的待遇差异非常大,看雇主,也看资历,总体内地买方Pay不算高,一个年近30的PhD去了Pay 50万这种情况也算很正常的。

工作的感觉是国内的Quant小日子还是挺舒服的,比美国这边的Front Desk Quant轻松很多,偏研究性质,毕竟直接做Strategy去交易赚钱的不多。压力也不算大,经常一个project你玩命拖没人管你。而且绩效管理混乱,不如IBD,Equity Research或者Sales & Trading那么好衡量。哎,一个业务,凡是涉及短期(获利)和长期(研究)的冲突,就很难做绩效考核了。

3. 在国内做quant,需要怎样的水平及发展路线呢?

有人来咨询国内量化机构的定位,我发现一个问题,大家好像都在衡量自己跟那些头部机构有哪些可能匹配的点,一谈就是九鼎啊,或者是对魔方XX的岗位工作感兴趣,如果是一流的背景没问题,我可以陪你聊啊。但我的建议是,不要只看不做,不大不小。我也喜欢和大单位合作,但对于求职者来说,还是要找适合自己的人,不用太辛苦,工资肯定能达到自己的预期。

有些求职者过于谨慎,明明自己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都很优秀,却不敢进一步去闯一闯,可能是不知道从哪里听到的建议,觉得很孤独,我觉得实在没必要想得太复杂。自从磨刀霍霍决心走量化之路,就一直没有停止。有的时候Match会怀疑Match是否适合做量化,也有的时候Match想过放弃。现在回过头来看,发现自己已经做得很好。同时,我也感叹时光飞逝。作为一只量化金融狗,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



现在我稍稍冷静下来,就抽出时间在这里写下我这几年的学习和实习经历,回顾自己的经历,激励下一个人(如果有的话),并告诉每个对量化感兴趣的人: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交易策略研究包括选股、计时、套利。选股主要是基于α和β策略。在择时方面,目前国内流行机器学习的择时建模,如SVM和神经网络。目前,这项工作多见于证券期货公司的研究部门(金融工程组)、自营部门(量化交易)和资产管理部门。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在国内做quant,需要怎样的水平及发展路线呢?